5月下旬以来,咸阳市遭遇连续降雨和低温天气过程,对小麦成熟和收获造成不利影响,夏收面临严峻考验。咸阳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多项措施,全面部署抢收抢种工作,全力以赴应收尽收、应收快收。
【资料图】
从5月30日南部7县(市)区
开机抢收以来
截至6月6日15时
全市累计收获小麦23.2万亩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10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熟期、研判形势、指导制订夏收计划,及时组织召开全市应对阴雨天气开展“三夏”工作大会战会议,印发《关于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开展抢收抢种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部署抢收抢种工作。
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农机部门联合组织技术人员会同镇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逐地块分析判断小麦成熟进程,科学研判最佳收获时间,逐镇办、逐地块绘制小麦成熟期“分布图”,明确抢收区域、抢收日期、抢收面积、抢收农机数量,制订系统科学抢收计划,指导南部各县市区迅速动员县镇村干部以及广大农户抢收抢种。集中调度现有农机,优先抢收种子田良种,利用现有场地优先晾晒,保障秋播用种需求。
市县两级农机调度指挥中心,全面摸排现有农机数量,结合降雨时段、机具作业可能性和小麦含水量等情况,绘制农机高效作业“线路图”,把抢收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到机到地块。市域内4816台收获机具实行全市统一调配、南北互助,引导1310余台在外出作业收获机具全速返乡抢收,截至6月5日,已调回外出收割机675台。市“三夏”指挥部统一发布农机具使用计划,出台优惠政策、签订调入协议,吸引620台外地农机具来咸阳作业。围绕抢收强化技术服务保障,组织开展送油到田、维修到田、服务到田“三进田”服务,公布“三夏”服务热线,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38个,确定农机优惠加油站132个,成立46个农机应急服务队,开通农机绿色通道,及时开展应急服务。全力做好机收培训和联合收割机检修保养,在咸阳的4231台收割机具已全面检修、调试。
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农机部门抽调30余名技术人员,成立5个由12名县级领导带队的抢收抢种服务小分队,进驻南部7个县(市)区小麦收获重点区域开展包抓指导,会同63个县级小分队3260名干部集中组织机械、人力,全力以赴组织动员群众抢收小麦。
全面摸清辖区内各类晾晒场地、烘干设施底数,建立晾晒场地数量、面积、位置和烘干设施加工能力信息台账。组织各县市区紧急开放镇政府广场、学校操场、村委会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区域,全面挖掘粮食企业、种植主体、空置房屋、企业仓库、乡村道路等临时晾晒场地,为群众提供晾晒服务。
全市已准备粮食晾晒场地2839个、1322.6万平方米,粮食批次烘干总能力7212吨,设置夏季粮油收购网点71个。坚持先保收后保种,组织各县市区及时将140万亩夏播任务分解到镇、到村、到具体地块和生产主体,层层压实夏播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