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区域 >

楚辞体古诗有哪些 古体诗有哪些形式?

来源:中网 2023-05-17 12:21:42


(资料图)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楚辞体古诗有哪些 古体诗有哪些形式?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古体诗有哪些形式?

首先,古诗分为两大类,即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也即通常所讲的格律诗,源于六朝,成于唐朝。其中律诗为正体,分五言律、七言律和排律三种。每诗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四句的为绝句,是指将律诗断开的意思,分五绝和七绝两种。与之相对的是古体诗。唐朝之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以后也有大量古体诗存在。按字数分,有三言、四言、五言(五古)、七言(七古),七言以上称杂言。楚辞体也即骚体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用韵、对仗、平仄都不严格――因为这些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基本特征。古体诗中间还有一大类是乐府,汉以前诗是合乐的。汉以后诗乐分离,曲调可能失传,但乐府的格式和名称保留下来,通常都以具体而固定的题目出现。这些题目体裁包括:歌行、吟、辞等等。其中歌行又分长歌行(五言)和短歌行(四言)。三国时的曹操善写乐府。唐时李白尤善古体(也称古风)和乐府,杜甫乐府、古体写得也很多。

关于楚国诗词有哪些?

1.《鞠歌行》唐代:李白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死百里奚。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朝歌鼓刀叟,虎变��溪中。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2.《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唐代:李白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代:刘长卿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4.《碧��驿晓思》唐代:温庭筠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5.《杂诗》唐代:王维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6.《长城下唐代:曹邺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7.《送人南游》唐代:温庭筠送君游楚国,江浦树苍然。沙净有波迹,岸平多草烟。角悲临海郡,月到渡淮船。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8.《兰溪(在蕲州西)唐代:杜牧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9.《秋夜与友人宿》唐代:杜牧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10.《经李给事旧居》唐代:许浑归作儒翁出致君,故山谁复有遗文。汉庭使气摧张禹,楚国怀忧送范云。枫叶暗时迷旧宅,芳花落处认荒坟。朱弦一奏沉湘怨,风起寒波日欲曛。

古体诗有哪些形式?

首先,古诗分为两大类,即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也即通常所讲的格律诗,源于六朝,成于唐朝。其中律诗为正体,分五言律、七言律和排律三种。每诗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四句的为绝句,是指将律诗断开的意思,分五绝和七绝两种。与之相对的是古体诗。唐朝之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以后也有大量古体诗存在。按字数分,有三言、四言、五言(五古)、七言(七古),七言以上称杂言。楚辞体也即骚体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用韵、对仗、平仄都不严格――因为这些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基本特征。古体诗中间还有一大类是乐府,汉以前诗是合乐的。汉以后诗乐分离,曲调可能失传,但乐府的格式和名称保留下来,通常都以具体而固定的题目出现。这些题目体裁包括:歌行、吟、辞等等。其中歌行又分长歌行(五言)和短歌行(四言)。三国时的曹操善写乐府。唐时李白尤善古体(也称古风)和乐府,杜甫乐府、古体写得也很多。

楚辞体的诗都有哪些,我需要3首~~急急急~

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招魂》、《天问》等。怀古诗李白 【岘山怀古】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杜甫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韦应物 【阊门怀古】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杜牧【江南怀古】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咏物诗虞世南 【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李贺【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钱起【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山水田园诗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一)】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战争诗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 【凉州词】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旅行诗王昌龄 【旅望(一作出塞行)】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王建 【初冬旅游】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刘皂 【旅次朔方(一作贾岛诗)】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杜荀鹤 【春日旅寓】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李中 【旅次闻砧】砧杵谁家夜捣衣,金风淅淅露微微。月中独坐不成寐,旧业经年未得归。――――――――――――――――――――――――――――――――――闺怨诗王昌龄 【春怨】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李白 【春怨】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孟郊 【闲怨(一作闺怨)】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鱼玄机 【秋怨】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送别诗王勃 【秋江送别】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李白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孟浩然 【送友人之京】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古诗都有哪些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中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了文人色彩,提高了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了新乐府诗的特点。

标签: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大家还在看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