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擦亮“岷归”金字招牌
岷县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美誉,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称。高寒阴湿的生态气候环境,孕育了当归、黄芪、党参等310种优质中药材,是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尤其是岷县当归,品质最优、产量最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岷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这个战略目标,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中药材“百千万”工程,全域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立足“天然药库”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狠抓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三大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优质种子种苗生产、道地药材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等工作有序推进,促进了中药农业、中药加工业和中药服务业融合发展。
高空俯瞰下的当归梯田。
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
新技术 种出好药材
时下,走进岷县当归研究院药圃园,各类中草药有的花满枝头、有的籽满青青、有的则悄悄孕育,满目缤纷、药香更是沁人心脾。每种药材的标识牌上,详细标注各品种植物名称、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信息,让人对“土味”十足的中草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们这里平均海拔2550米,平均气温5.9℃,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特别适宜当归生长。当归比较娇贵,种植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抽薹减产。我们研究院围绕当归等中药材倒茬、病虫害防治、无毒低毒农药等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助推当归提质增效。”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技术人员包亚军说。
占地面积30亩的岷县当归研究院药圃园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仓”,是千年药乡的“百草园”,也是一座“活”的中药材种植资源库。
药圃无凡草,当归、黄芪、高山乌头、紫苏、附子、虎杖、羌活、鲁冰花等150多种中草药在这里生长繁育,然后走向全县各个适宜种植的地方。
近年来,岷县坚持“道地、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推广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种子种苗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突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产业化经营、信息化追溯、订单化销售,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树立“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切实维护岷归等道地药材优良品质,岷县努力向“种出好药”目标迈进。
目前,岷县年中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当归30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16万吨以上,产值达60亿元以上。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到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岷归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药农进行田间管理。
新渠道 开拓大市场
为了打通销售渠道,岷县加大涉农市场主体扶持力度,培育益农中药材种植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方正草业、聚和泰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主体63个。尤其是位于岷县的全国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中国当归城”,有全国各大药市常驻岷县客商500多家,流动客商1000多家。2022年,中药材交易量达35万多吨,交易额达115亿元,其中岷县当归交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以前我们依靠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中药材,今年我们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短视频平台,一年能销售中药材1亿元。其中当归的销售额达7000万元左右。”甘肃聚和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爱军说。
岷县引导18个乡镇电商服务站点和电商企业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不断扩大中药材产品网销规模,培育以中药材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89家,天猫店、拼多多店、淘宝店、1688店、微店等1000多家,全方位开展线上产销对接活动,促进线上交易。2022年,全县电商平台中药材及其产品销售额达4.3亿元。
岷县发挥入围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前15强、岷县当归上榜2017—2018年地标农产品电商品牌榜100强优势,借助兰洽会、药博会、广交会、青岛啤酒节、樟树药材药品交易会、亳州药博会等大型贸易洽谈展会平台,集中宣传展示道地药材、中药材产品等,为中药材企业提供各类展会、外贸洽谈信息,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和合作交流。
药农晾晒当归。
强品牌“身价”在提升
为了做大做强品牌,岷县坚持多元开发,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当归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不断提高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发展中药制剂企业1家,中药饮片企业9家,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145户,中药材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403家,个体加工贩运大户483户,年加工中药材4万吨,中药工业产值16亿元。
当地生产的浓缩当归丸、杜仲壮骨胶囊等26个品种、108个规格、32个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通过以销定产、底价销售等模式销往东三省、河北、山东等地的2000多家医药公司及连锁药店,中药材切片、饮片及归芪参养生醋饮、归芪酒等近10种保健食品和以鲜当归美容水为主的系列化妆品畅销全国各地。
中药材加工车间。
近年来,岷县建立追溯体系,有序推进“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建成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1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40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追溯平台,围绕生产全过程,建立田间档案和生产档案,开展追溯信息采集规范培训,在中药材追溯平台开设用户名和密码,采集和录入基本信息,实现产品合格证、产地准出证明和产品二维码“两证一标识”生产源头追溯,从而保障了当归的品质。
岷县高度重视岷归品牌建设,“岷县当归”当归种植系统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岷县当归”先后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荣誉。岷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当归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等27项殊荣,形成了一系列区域公用品牌名片,品牌效应正在不断显现。